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践行为民初心 服务首都发展

作者: 北京市财政局党组
来源:《中国财政》2024年第1期 2024/01/10

践行为民初心  服务首都发展

北京市财政局党组

大兴调查研究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一个鲜明特色。北京市财政局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将2023年确定为调查研究年,扎实开展“百名党员进百户解百忧”活动(以下简称“三百”活动),以调查研究新实践谱写首都财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奔着问题去,在“沾泥土”中“接地气”


坚持问题导向,问题在哪调研就在哪,哪方面问题突出就聚焦哪方面。结合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立足财政职能和定位,聚焦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加强财政可持续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民生等10个重点研究方向,确定调研课题。围绕保障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点任务落实,局领导班子将“支持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财政保障机制”作为集体调研课题,先后到昌平实验室、园博数字经济产业园、北京产权交易所等地调研12次,召开座谈交流会6次,聚焦科技创新资金统筹力度有待加强、符合科技创新特点的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仍需完善、科技投入回报有待增强等问题,持续优化财政科技支出结构,打造目标明确、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大科技”经费统筹格局,建立完善科技项目分类绩效评价机制、政府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制,为支持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财政力量。


“脚板底下出真知”。脚下多沾泥,才能找到破解难题的“金钥匙”。“三百”活动开展以来,财政党员干部聚焦“1+7+34”选题调研,走出办公室、走到群众中去,深入区财政、预算管理单位、企业、村镇街乡、服务对象工作场所等调研约900人次,现场答复解决政策、资金、数据交换、信息共享、指标设定及系统操作等问题110余个,收集各类意见建议90余条;将调研发现的帮扶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研究不够深入、部分单位“三公”经费使用管理不规范、政府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不够等问题,及时纳入局主题教育整改整治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措施、整改目标、整改时限,逐一挂账销号。通过接地气、通下情,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财政党员干部财政掌握的数据更准,研究出台的政策制度更实,破解财政改革发展难题的硬招更多。


用心解民忧,在“暖民心”中“强底气”


坚持把解民忧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财政为民情怀在一线体现。一是用白话促交心。讲老百姓的话,把机制、收入、程序这些词变为“这个怎么办的”“挣多少钱”“需要你做些什么”等老百姓一听就懂的话,真正走进群众。二是以诚意听民情。轻车简从,深入一线与企业、基层群众围一张桌子、坐一条板凳,聊经营、谈家常、解诉求,让企业和群众敞开心扉,以诚意让受访群众和企业人员掏出心窝讲出真话。三是用真心问愁盼。提前掌握问题诉求,跳出精心打磨材料的“包围圈”和早有准备的“场面话”,不听汇报,直奔问题,重点围绕企业和群众最直接、最迫切的事项进行求证、解答,切实把调研工作做到位。


紧盯群众最盼、最急、最忧的问题,聚焦财政工作的堵点、难点、痛点,在获取第一手资料、掌握最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反复研讨、分解问题、细化举措,把“问题清单”变为“履职清单”,把了解的民情、民意,转化为财政惠民生、暖民心的具体行动。为解决本市生育率逐年下降、群众生育养育教育负担重等现实难题,积极研究普惠托育服务的财政保障政策,探索形成北京市普惠托育体系建设财政保障机制。着眼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研究出台《2023年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实施指南》。通过调研摸实情、出实招,牵头或配合出台各类政策100余项,形成增强收支平衡可持续性等调研成果60余项。


感悟源动力,在“转作风”中“增才气”


做好调查研究,考验的是工作作风,厚植的是人民情怀,提升的是能力水平。开展“三百”活动,是财政党员干部践行“聚财为公、理财为民”初心使命的生动实践,提升“破难题、促发展”能力水平的有力抓手,增进“心相连、情相融”干群感情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展“三百”活动,机关干部“下不去”、一手情况“上不来”的现象得到极大改善,一些“病症在下面,病根在上面”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党员干部在工作日志上写道:“通过调研不仅长了见识、学了本领,更了解了群众的不易,基层群众离不开我们,我们更离不开基层。”党员干部通过深入基层改进了作风,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进一步增强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特别是青年干部,改变了和外界接触少、思维受限的现状,对区财政运行情况、企业经营状况、首都新农村建设情况等有了直接深入地了解,提高了对国情、市情的认知能力和老百姓的沟通能力,在基层一线的广阔天地中汲取了智慧力量、增强了履职本领。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前进的动力。奋进新征程,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北京市财政局将一如既往、一以贯之地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将“三百”活动开展与加强作风建设、模范机关创建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为活动赋予新的内涵、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干部下基层常态化、问政于民常态化、为民办实事常态化。坚持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站稳人民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推动首都财政高质量发展的“辛苦指数”换取首都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指数”。


原载《中国财政》2024年第1期
责任编辑:雷艳



奔着问题去,在“沾泥土”中“接地气”


坚持问题导向,问题在哪调研就在哪,哪方面问题突出就聚焦哪方面。结合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立足财政职能和定位,聚焦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加强财政可持续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民生等10个重点研究方向,确定调研课题。围绕保障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点任务落实,局领导班子将“支持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财政保障机制”作为集体调研课题,先后到昌平实验室、园博数字经济产业园、北京产权交易所等地调研12次,召开座谈交流会6次,聚焦科技创新资金统筹力度有待加强、符合科技创新特点的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仍需完善、科技投入回报有待增强等问题,持续优化财政科技支出结构,打造目标明确、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大科技”经费统筹格局,建立完善科技项目分类绩效评价机制、政府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制,为支持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财政力量。


“脚板底下出真知”。脚下多沾泥,才能找到破解难题的“金钥匙”。“三百”活动开展以来,财政党员干部聚焦“1+7+34”选题调研,走出办公室、走到群众中去,深入区财政、预算管理单位、企业、村镇街乡、服务对象工作场所等调研约900人次,现场答复解决政策、资金、数据交换、信息共享、指标设定及系统操作等问题110余个,收集各类意见建议90余条;将调研发现的帮扶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研究不够深入、部分单位“三公”经费使用管理不规范、政府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不够等问题,及时纳入局主题教育整改整治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措施、整改目标、整改时限,逐一挂账销号。通过接地气、通下情,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财政党员干部财政掌握的数据更准,研究出台的政策制度更实,破解财政改革发展难题的硬招更多。


用心解民忧,在“暖民心”中“强底气”


坚持把解民忧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财政为民情怀在一线体现。一是用白话促交心。讲老百姓的话,把机制、收入、程序这些词变为“这个怎么办的”“挣多少钱”“需要你做些什么”等老百姓一听就懂的话,真正走进群众。二是以诚意听民情。轻车简从,深入一线与企业、基层群众围一张桌子、坐一条板凳,聊经营、谈家常、解诉求,让企业和群众敞开心扉,以诚意让受访群众和企业人员掏出心窝讲出真话。三是用真心问愁盼。提前掌握问题诉求,跳出精心打磨材料的“包围圈”和早有准备的“场面话”,不听汇报,直奔问题,重点围绕企业和群众最直接、最迫切的事项进行求证、解答,切实把调研工作做到位。


紧盯群众最盼、最急、最忧的问题,聚焦财政工作的堵点、难点、痛点,在获取第一手资料、掌握最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反复研讨、分解问题、细化举措,把“问题清单”变为“履职清单”,把了解的民情、民意,转化为财政惠民生、暖民心的具体行动。为解决本市生育率逐年下降、群众生育养育教育负担重等现实难题,积极研究普惠托育服务的财政保障政策,探索形成北京市普惠托育体系建设财政保障机制。着眼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研究出台《2023年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实施指南》。通过调研摸实情、出实招,牵头或配合出台各类政策100余项,形成增强收支平衡可持续性等调研成果60余项。


感悟源动力,在“转作风”中“增才气”


做好调查研究,考验的是工作作风,厚植的是人民情怀,提升的是能力水平。开展“三百”活动,是财政党员干部践行“聚财为公、理财为民”初心使命的生动实践,提升“破难题、促发展”能力水平的有力抓手,增进“心相连、情相融”干群感情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展“三百”活动,机关干部“下不去”、一手情况“上不来”的现象得到极大改善,一些“病症在下面,病根在上面”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党员干部在工作日志上写道:“通过调研不仅长了见识、学了本领,更了解了群众的不易,基层群众离不开我们,我们更离不开基层。”党员干部通过深入基层改进了作风,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进一步增强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特别是青年干部,改变了和外界接触少、思维受限的现状,对区财政运行情况、企业经营状况、首都新农村建设情况等有了直接深入地了解,提高了对国情、市情的认知能力和老百姓的沟通能力,在基层一线的广阔天地中汲取了智慧力量、增强了履职本领。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前进的动力。奋进新征程,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北京市财政局将一如既往、一以贯之地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将“三百”活动开展与加强作风建设、模范机关创建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为活动赋予新的内涵、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干部下基层常态化、问政于民常态化、为民办实事常态化。坚持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站稳人民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推动首都财政高质量发展的“辛苦指数”换取首都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指数”。


责任编辑:雷艳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