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实践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四川德阳: 以盘活存量资产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7-14
作者: 郑玲
来源:《中国财政》2023年第13期

存量资产是政府沉淀的财富、是积累的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是稳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是破解当前财政收支矛盾的重要举措。四川省德阳市财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盘活存量资产的决策部署,聚焦盘活存量资产重点方向,全面摸清资产家底,不断优化完善盘活方式,用好用足政策支持,持续释放全市存量资产潜力与活力,推动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良性循环,努力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德阳作出财政贡献。


坚持以“六化”为抓手,积极盘活存量资产

(一)共享共用,着力推动资产调剂“数字化”。2021年,开发建立了德阳市公物仓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信息管理“一张表”,有闲置资产的单位,通过“资产上架”模块,填报闲置资产相关信息,并将资产拍照上传,信息审核通过后,资产将挂网公开。进行资产调剂“一盘棋”,有资产需求的单位,通过“资产选用”模块,动态查看已上架资产,对心仪资产加入“购物车”申请使用,申请审核通过后,单位将“零元支付”免费使用。依托虚拟公物仓,不仅提高了闲置资产选用效率,而且解决了实体公物仓集中存放占地大、成本高、保管难的问题,还为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节约财政资金找到新的切入点。如,德阳市成功举办了2022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筹备大会所需的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椅等办公设备,均通过公物仓进行调剂使用,节约财政资金近百万元。

(二)创新模式,着力推动经营运作“市场化”。坚持以“市场化+专业化+精细化”为目标,围绕“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工作总思路,系统梳理闲置资产,分类确定市场化运作模式。按照就近组合、同类组合的原则,对同区域不同属性、不同区域同属性资产进行打包组合,并统一转让交由地方国有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管理。对无法打包组合的零星资产,委托西南联交所德阳分所公开挂牌,按照“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向社会广泛征集投资人,并采取网络竞价、价高者得的方式,实现闲置资产溢价拍卖。如,2022年德阳市将“插花式”分布在市区270余处的近500套(间)公房和公租房中的商业用房清产核资后,打包组合,转让交由市国有企业市场化运营。预计每年将减少约300万元管护资金,并产生2亿多元的财政收入。

(三)健全体系,着力推动流转交易“平台化”。2017年,成立了全国首家市级专业化、市场化、区域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德阳农交所,建成了1个市级交易所、6个县级服务中心、84个镇级服务站、1158个村级服务点的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交易体系。一是首创了流转“三书模式”。在办理农村闲置房屋使用权等流转中,引入律师事务所和公证处法律服务,由律师事务所出具《律师法律审查意见及见证书》、公证处出具《公证书》、农交所出具《交易鉴证书》,保证了交易的真实性、合法性。二是唤醒了农村“沉睡资产”。土地、林权、养殖水面、“四荒地”、闲置住宅和宅基地、闲置集体经营权等平时难以盘活的农村闲置资产,通过农交所实现了信息传递和溢价拍卖,闲置资产平均溢价率达71.09%。三是筑牢了廉洁“高压防线”。对挂牌、竞价等交易程序和秩序都进行了规范,并及时公开交易信息,杜绝交易差价,确保了交易绝对透明公开规范,有效防止了资产处置腐败行为。截至2022年底,通过德阳农交所盘活农村闲置集体资产项目803宗,交易金额2.49亿元。 

(四)因地制宜,着力推动开发利用“科学化”。按照“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分类处置”思路,将盘活后的资产进行分类精准利用。如,对靠近办公地点的闲置房屋,通过调剂、置换、租用等方式进行盘活,充实现有办公用房,解决全市办公用房不足的问题;对靠近便民服务站点、党群活动阵地、文化活动场所、医疗服务站点、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农业服务设施等便民利民场所的闲置资产,统一改作公益用房,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保障市民就近就便享受公共服务;对靠近现代农业园区、文化旅游景区、工业园区等建设的闲置房屋、土地、设施设备,采取出租、入股分红、联合经营等方式,统筹开发为民宿酒店、仓储或管理用房等,增加收入。

(五)创新模式,着力推动镇村资产“股权化”。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全省乡镇行政区划、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如,旌阳区大力推进“三变”改革“五社”实践,围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组织农民以身份、土地、劳动力、房屋、现金等要素入股五大股份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劳务承包、旅游服务和开发建设,构建起土地流转得租金、资金入股得股金、基地务工得薪金、委托经营得酬金、超产经营得奖金、订单种植得售金的“六金”利益联接机制,实现集体经济规模化经营,确保镇村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稳定增收。2021年26个改革村共确认股东8.7万人,量化股权19.9万股,村民入股率达到98%,全年实现总收入3290余万元,集体经济净收益858余万元。

(六)久久为功,着力推动资产盘活“长效化”。始终认识到“资产闲置盘活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持续努力、锲而不舍,否则‘二次闲置’会浪费更多人力物力”,对已盘活的资产实行“动态+常态”监管,坚决避免“二次闲置”。一是多渠道监管。通过查看经营收入、财务审计报表等方式,掌握公司运营情况,规避市场风险,确保盘活资产高效运转。同时采取不定期电话回访、实地暗访、检查“回头看”等方式,查看资产利用情况,确保资产完整,防止挪作他用。二是全方位监督。建立红黑榜通报机制,对做得好的,总结经验,全市推广学习;对盘活差的,及时整改,确保“动态”监督发现问题在“动态”整改中解决。三是全覆盖沟通。上传下达,加强与省财政厅联系,主动汇报盘活资产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区县指导,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建议;横向沟通,与各资产使用部门及时互通信息,确保资产信息掌握不遗漏。


进一步优化完善盘活资产的对策建议

目前,全市多措并举盘活低效存量资产,已形成不少成果和经验,但部分地区和部门依然热衷于“扩增量”,对于“优存量”“变资产为资本、变资源为资产、变闲置为利用”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好。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摸清资产家底,明确方向路径。成立“盘活存量资产工作小组”,借助第三方中介机构力量,全面摸底清查全市存量资产的位置、使用状况、数量、价值、权属等情况,建立存量资产台账,梳理出可盘活、可利用的存量资产,并根据存量资产类型、价值、实际状况等因素进行分类,采取“一类一策”模式谋划盘活存量资产方案,为以后盘活存量资产指明方向、明确道路。

(二)加强资本运作,实现集中运营。成立以财政作为出资人的资产集中运营公司,通过统一规划、集中运营的模式整合低效、闲置的存量资产,变分散为集约,实现存量资产专业化、市场化运营和管理,进而提升财政对资产资源的统筹能力,增加资产运营的可持续性收入。深度清理全市可纳入集中统一运营的资产,如罚没资产、流拍资产、无主资产等,纳入集中运营;将能转变为经营性资产的非经营性资产和半经营性资产,加快转变,转变后纳入集中运营。同时,应建立健全资产统一集中运营机制,以达到存量资产盘活增效的目的。

(三)强化信息管理,优化资产配置。依托现有的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等,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手段,从严把握各单位资产新增的“入口关”和资产处置的“出口关”,最大限度发挥资产的使用价值。进一步完善公物仓管理信息系统,将各单位低效闲置存量资产和大型会议(活动)、临时机构(专班)配置的资产录入公物仓系统中,面向全市所有财政预算单位,凡是单位要新增资产的,均需先通过公物仓进行调剂使用,可有效避免国有资产闲置浪费,让固定资产真正“流动”使用起来,从而节约财政资金、优化资源配置。 

(四)变无形为有形,拓宽融资渠道。德阳市纳入统计的行政事业单位无形资产大约有40亿元,主要为土地使用权、专利、商标权、采矿权等。一方面,可采取对外公开招标竞拍等形式,将部分无形资产转变为特许经营权,实现无形资产使用从无偿到有偿的转变。另一方面,可将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相组合,交由以财政作为出资人的资产集中运营公司集中统一运营,提升公司投融资能力,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五)盘活镇村资产,助力乡村振兴。德阳市集平畴沃野、雪山森林、湖泊山水于一体,金牛古道、庞统祠墓、诸葛双忠祠等三国遗迹遍布境内,德孝文化、德阳文庙、绵竹年画享誉中外,具有丰富的乡村资源资产。应结合全市人文习俗、地理优势、历史文化等,对闲置村委会、村小等乡村闲置资源资产做进一步打造,用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等,使资产焕发“第二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省德阳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  雷艳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