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湖南湘潭:规范财政管理 深化预算改革 破解债务难题
湖南省湘潭市财政局积极贯彻落实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理念先行、把握重点、标本兼治,以湘潭市人民政府名义制定出台《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整肃财政管理规范财经秩序深化预算改革的若干措施》,贯彻“聚焦、激活、变革、优化”要求,加快推动形成政府“资金资产资源一本账、预算大统筹”格局,为规范财政管理、深化预算改革、破解债务风险难题找到了“破局之匙”。
建立“三型机制”,依次序、分层次强化重点支出保障
一是建立“基本型”民生支出保障机制。坚持基本民生保障在预算安排中的优先顺序,严格执行基本民生保障政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财政运行的可持续性。二是建立“节约型”运转支出保障机制。厉行节约过紧日子,健全公用经费定员定额保障标准体系,严控机关单位运行经费和其他非必要一般性支出,严禁超范围超标准发放津贴补贴和奖金,清理机关事业单位编外劳动用工和以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变相聘用的人员。三是建立“量力而为型”的发展支出保障机制。坚持量入为出,合理确定建设发展支出预算规模,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财力水平相适应。列出年度财政大事要事保障清单,按规定顺序分层次予以保障。
贯彻“三一理念”,政府收支实行财政统管、预算统筹
一是所有政府性收入进“一个笼子”。将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等政府性资源获取的收入,按照相关规定全面纳入预算管理,重点加大对特许经营权、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等的管理力度,确保收入颗粒归仓。二是所有财政支出“一个口子”出。严格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严禁超预算、无预算安排支出或开展政府采购。三是财政预算“一个盘子”统筹安排。按照零基预算要求,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所有支出安排先定规划、政策,后定项目、资金。
盘活“存量三资”,提升政府性资源配置使用效益
一是盘活存量资金。定期清理结余结转资金,对符合收回条件的部门单位沉淀结余结转资金限期收回,统筹用于“三保”支出及其他刚性支出。二是盘活存量资源。实行“市域统筹、规模经营”开发利用矿山和新能源等公共资源,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处置闲置用地,实施土地市场逆周期、跨周期调控,调节供应,发现价值。三是盘活存量资产。探索建立公物仓,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共享共用。强化对长期低效运转、闲置和超标准、临时配置资产的调剂使用,提高国有资产配置效益。
强化“三个环节”,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
一是强化重大政策评价制度。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作为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加强财政政策评估评价。加强重点领域预算绩效管理,强化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项目的全过程绩效管理。二是强化事前绩效评估。开展新增项目绩效评价,如市级新增50万元以上项目必须开展事前绩效评价,对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筹资合规性等进行论证。三是强化财审联动机制。将预算绩效管理纳入同级审计范围,建立绩效评价与审计监督信息共享机制,打造“指标共商、信息共享、成果共用、整改共抓”的财审联动“湘潭模式”。通过部门绩效考核和调减经费安排“双约束”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深化“三大举措”,标本兼治,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一是牢牢守住“不爆雷、不断链、不发生重大风险事件”底线。通过内部化解、金融支持等方式实现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形式的转变。二是构建遏制违规举借隐性债务上新项目和高息融资的制度。严格落实政府重大项目预算审核和投资决策委员会制度、政府投资项目开工上级财政核准制,建立违规举债和高息融资“防火墙”。三是探索结构性去杠杆的新路子。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增强经济韧性。遵循“两条线三回归”理念,即公共服务回归公益属性,公益回归财政,财政回归平衡;产业发展回归竞争属性,竞争回归市场,市场回归效率,重构公共服务供给、产业发展逻辑。推进“财政整肃、园区升级、平台转型”三大制度变革,实施“土地市场逆周期调节、资产证券化”两项资产运作,重组债务、实现债务平滑,重组资产、实现优化配置,重组平台、实现去杠杆,长短结合、标本兼治,趟出一条“债务缩减、效益改善、资产负债结构不断优化”的化债新路子。
推动“两改革一工程”,着眼长远,培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是推进园区改革。实施园区剥离社会职能、规范投融资决策、完善财税体制、强化要素保障、深化“放管服”、优化绩效考核等六项改革,打造充满活力的“小管委会”模式。二是推动投融资平台公司改革。按照功能定位,加快重组投融资平台公司,实施阶段性缩表、减息、瘦身和长远赋能,推动投融资平台公司聚焦主业、优化布局、专业运营,走规模化集约化自主化转型发展新道路。完善投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行为前置审批和风险评估机制,严格划分政府举债与市场化融资界限。三是推进财源建设工程。按照“产业规划+特色园区+综合服务”的整体策略,推进优势产业延链强链补链、集约集聚集群发展。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优化产业扶持政策,用好政府采购政策,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发挥产业基金“投”“引”功能,精准精细支持市场主体,强化园区亩均税收考核评价。
锚定“三项目标”,强化财政管理,规范财经秩序
一是“激活”,即深化市域财政体制改革。规范市与城区、园区间收入分享方式,科学界定各领域市与城区、园区间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在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下,积极探索理顺市与省直管县的财政关系,增强市域发展的系统性、内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二是“管控”,即提高国库资金管理保障水平。强化部门协同,建立健全重大支出需求信息提前通报机制,精准开展财政收支和国库现金流预测,精准编制库款保障计划。加强暂付性款项管理,全面清理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建立投融资平台公司在线监管平台。三是“整治”,即开展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聚焦七大重点领域,依法依规查处财政收入不真实、违规兴建楼堂馆所、不足额安排“三保”支出等突出问题,通报问责典型案例,严肃财经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