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实践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财政金融“组合拳”加码 助力打造小麦三产融合发展“滨州模式”

2022/02/10

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财政局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财政部和省财政厅的正确指导和有力支持下,持续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深入推动财政金融融合,瞄准优化增强小麦全产业链,赋能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成功打造了优质小麦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滨州模式”。


财政金融融合,多元投入发力推进小麦产业发展

(一)加强整合涉农资金。财政部门始终坚持把涉农资金整合作为撬动小麦全产业链发展的优质杠杆。近年来,累计整合财政资金10.69亿元(市以上资金9.4亿元,区级资金1.29亿元)支持小麦产业发展。其中,整合良种研发与繁育、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6.3亿元;优质粮食工程、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现代农业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等项目资金3.4亿元;生态文明建设专项、大型沼气工程建设等项目扶持资金7100万元;国家和省级农业科技发展资金项目、国家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山东省重大科技专项等科技创新发展项目补助资金2860万元,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二)强化带动金融资本。财政部门以推进财政金融融合支持小麦全产业链发展为契机,逐步建立“多维融合”的财政金融政策融合体系。由财政出资设立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障基金,撬动金融机构小麦订单收购贷款11亿元;发挥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作用,发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专项债券规模8.1亿元,重点建设了年出栏150万头生猪和仔猪农牧融合发展项目和小麦精深加工产能扩建与装备提升项目,利用小麦精深加工废弃物液态酒糟养殖生猪,实现了农牧深度融合与绿色循环发展。

(三)多元吸引工商资本。组织和鼓励小麦产业集群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组建企业合伙人等形式,提高融资能力。山东三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IPO首发上市过会,募资7.7亿元;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与山东省新动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成立6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持续扩大投资小麦产业集群的资本规模。


明确支持重点,政策精准发力支撑小麦产业发展

(一)支持种业发展。种子是高产稳产高效的核心,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财政部门始终坚持把育种技术和三产融合作为发展小麦产业的着力点,支持创建了农业农村部小麦加工(企业)重点实验室、国家小麦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端科研平台。支持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组建了程顺和院士工作站、山农大田纪春育种团队、中裕农业科学研究院等三支育种队伍,自主研发了裕田麦119等12个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建立小麦良种繁育基地6.5万亩,滨城区辖区内95%以上耕地使用自身研发的小麦良种,实现进口小麦的完全替代。支持引进世界领先的技术装备,优化生产工艺,初加工多功能面粉、花色挂面、猪肉制品,精深加工谷朊粉、膳食纤维、功能肽等产品,打造了高于国标的九大系列食品200余种,有效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在全国范围内搭建由30多万家网店组成的销售体系,实行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跨界融合发展餐饮商超,在滨州市建成店面460家并扩展至济南、北京等一二线城市,打造了“中裕快餐”“三利快餐”等品牌直营店和连锁店。

(二)支持绿色循环。财政部门始终以绿色循环产业为支持重点,支持滨城区采取“农牧融合”发展模式,利用深加工产生的废弃物液态酒糟为主要原料,与麦麸和鲜贮玉米粉混合制作液态纯粮饲料养殖生猪。养殖产生的粪污进入三个大型沼气工程,转化为清洁能源和优质有机肥。铺设地下管道封闭输运系统92公里,将沼液封闭输送还田,化肥使用率减少50%以上。统一收集处理全区4.2万户农村旱厕改造粪污,彻底解决了农村旱厕改造运转“最后一环”,有效助力“富强滨州”建设。

(三)支持农民增收。财政部门始终坚持以共同富裕为发展导向,以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为发展目标,推行订单回收模式,推广带动各地优质小麦种植面积突破200万亩,对优质小麦较市场价加价10%以上回收,带动全市35万户农民年增收3.1亿元,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强链延链展链,融合拓展业态实现小麦产业发展

(一)实现“一链推进”。以中裕食品、泰裕麦业、隆鑫天润等农业企业为龙头,以优质小麦“产加销服”一体化融合发展为动力,建成了涵盖“高端育种、良种繁育、订单种植、仓储物流、初加工、精深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养殖、食品加工、餐饮商超”等十大板块的产业链条,培植出了“三产融合、跨界融合、绿色循环”的小麦产业新业态,构建了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和供应链贯通的发展新格局。

(二)实现“四个提升”。实现了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提规模、跨界融合提潜能、品牌高端提价值的“四个提升”。数字化、智能化农业稳步推进,三年内全产业链产能翻了两番,塑造了产城融合、军民融合、食品加工与餐饮服务业融合发展新优势,创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各1个,山东名牌产品2个,17个产品入选“中国好粮油”产品名单。

(三)实现“三园同建”。紧紧把握优质小麦这条产业主线,充分发挥辖区优质强筋小麦种植区域优势,全力推进三产深度融合,滨城区先后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国家级园区,成为全国唯一的“三园同建”县区。 

责任编辑  李艳芝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