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实践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福建: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

2021/08/18




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把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位省领导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各部门转变思想观念,树牢绩效意识,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为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提供有力保障。省财政厅坚决贯彻落实,将绩效理念和方法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提高资金效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推进三个“机制”创新,用制度管钱落实绩效责任
图片


(一)完善管理机制。加强顶层设计,迅速出台我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和25条具体措施,明确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各级各部门具体措施要求。


在业务链条上,建立贯穿预算全过程的绩效管理制度办法体系,包括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等制度办法,使各个工作环节都有相应的办法和操作规程。


在落实保障上,省级各部门和市县两级也都出台相应的实施办法,并以绩效为导向,在每个省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都明确了绩效管理各项要求和职责分工,确保绩效责任落实到资金管理末梢。


在监督管理上,推进“阳光绩效”建设,绩效目标、绩效自评结果与部门预决算同步公开,主动回应各界对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关切。截至2020年底,省级层面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市级层面全部实现绩效管理“四本预算”全覆盖,县级层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稳步推进。


(二)创新联动机制。树立大绩效理念,成立财政管理绩效工作协调小组,统筹推进财政管理绩效工作,出台加强财政管理绩效工作总体推进方案和3个专项工作推进方案。


在横向层面,加强财政、审计监督沟通协调,取得审计更大理解与支持,将资金使用绩效情况作为对各级各部门审计的重要事项。畅通信息共享渠道,使预算、绩效、审计监督相互融合、互相促进。


在纵向层面,推进示范传导,加强省市县三级联动,支持各地争创“一地一品”,打造10个示范县精品特色工程,总结推广一批可供借鉴的绩效管理新举措、新方法,以点带面推进各地对标对表落实改革要求。同时,推进责任传导,逐级落细落实绩效主体责任,从规范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执行、优化支出结构、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加大预决算公开等方面,加强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促进财政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三)硬化奖惩机制。聚焦花钱问效,加大绩效结果应用力度,建立健全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改进管理和考核奖惩等挂钩机制。


在预算安排应用方面,探索全周期绩效结果综合应用管理模式,在2021年预算“一下”前,召开绩效结果应用协调会,整合事前绩效评估、事中监控评价、财政评价和自评复核等绩效结果,将绩效结果作为部门预算、项目立项、财力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债券规模等分配要素,按规定取消或削减低效无效、闲置沉淀的项目资金。


在改进管理方面,在一年两次预算执行和目标完成“双监控”的基础上,对所有重大政策和项目创新开展绩效运行评价,突出政策执行效果评估以及绩效运行纠偏,及时督促整改发现问题。2020年,对“差”评项目、建设进度慢项目和零拨付项目等进行通报,绩效运行评价结果在2021年预算编制中得到有效应用。同时,督促预算部门修订了44个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在考核奖惩方面,对省级部门和市级财政部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并通报考核结果,加大市县财政管理绩效奖惩力度,奖励总额从7500万元提高到1.46亿元,省级对绩效考核靠后的市县相应扣减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转移支付补助。


推进“三个平台”创新,用信息系统管事落实绩效要求
图片


(一)构建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系统业务平台。依托金财工程一体化平台,围绕关键要素、管理链条设计不同的绩效指标及报表模板,建成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并与其他财政核心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实现绩效管理从“人为判断”向“数字应用”转变。


事前绩效评估模块,对新增项目、到期申请延续以及未明确实施期但执行超过3年的项目,要求全部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共117项,加强预算审核,优化审核流程,细化审核分工,设置业务处—绩效评价中心—绩效处—预算处四层审核体系,将绩效要求落实到政策和项目设立环节,防止“拍脑袋”决策。


绩效目标模块,嵌入预算编制系统,在部门端和财政端分别设置绩效卡口,用技术手段实现绩效关口前移。在部门端,预算部门在申请预算时必须同步填报绩效目标,未填报绩效目标或偏离参考值较多的,部门无法通过系统上报预算。在财政端,通过业务处—绩效处分工审核,实时反馈修改意见,部门未修改或修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部门预算无法送审预算处。同时,对未编制绩效目标的,不予安排预算。


绩效运行监控模块,福建省从2014年开始全面线上运行,持续积累迭代历年数据,不断完善预警值设置,实行“红黄灯”预警,促进项目监控全覆盖和有效纠偏。


绩效评价模块,对接部门决算系统,实现部门决算数据自动提取,部门决算绩效公开的全套文本和报表信息一键生成,为绩效评价结果随同决算同步公开奠定坚实基础。福建省全部预算绩效管理业务线上运行后,使部门进行绩效管理更加便捷。通过系统提供的历史数据比对预警,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便于针对性采取改进措施,提升了资金管理水平,减轻部门工作量,节约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受到普遍好评。


(二)构建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系统。建立财政管理绩效工作动态监控机制,结合财政部评价方案和福建省历年数据,进行回归测算,分析挖掘问题,精准落实整改。

在剖析短板方面,科学设置预警参数,预警各县收支预算到位率、支出进度、民生占比等指标进退步情况,对排名持续靠后的县市进行督导约谈。


在做深强项方面,研究出台一系列加强财政预算收支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防范化解财政重大风险的制度性文件,加强对市县的业务指导,对财政管理绩效条件好的县市实行一对一培优辅导。2020年,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工作成效明显,有14个县进入全国前200名,比上年增加13个,获中央奖励资金,比上年翻一番以上。


(三)构建互联互通大数据平台。完善绩效管理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做好全省工商、税收、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人口等数据的动态搜集整理工作。依托财政一体化信息系统和绩效管理基础信息数据库,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非现场数据核查试点,对就业扶助对象、特岗教师等人员信息数据进行多维度比对,大幅提高数据核查的深度、广度和效率,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公正、客观。


推进“三个流程”创新,用标准管问效落实绩效质量
图片


(一)打造绩效管理标准化流程。把绩效指标库建设作为实现财政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的系统工具,为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奠定坚实基础。印发《福建省省级预算绩效指标库(2020)》《福建省省级预算绩效指标库管理暂行办法》,以行业部门和项目支出为依托,构建较为完整的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三级核心绩效指标库,共29类5309条,建立了涵盖“四本预算”的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大幅提高绩效指标的数据历史延续性和指标的可用性,为后期绩效目标编制、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评价提供预警参考。在2021年部门预算编制中正式引入绩效指标库,提升绩效数据分析应用水平,通过历年目标值、目标完成情况等数据比对预警,有效提高绩效目标编制、审核效率,促进绩效目标编制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与预算安排的匹配性。


(二)锻造第三方绩效评价规范化流程。建设第三方参与绩效管理智库平台,通过高位嫁接,引智借力,建立省级绩效管理专家库,共储备有各类专业专家300位左右,并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集美大学等5所高校建立绩效管理业务合作关系,促进建立绩效研究智库平台。积极创新评价方法方式,制定《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绩效评价工作规程》,规范第三方机构工作标准和流程,提升第三方机构评价水平,促使第三方机构逐步独立开展评价。重点评价工作从聘用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价、共同出具评价报告,向引导第三方机构独自开展评价、独立出具评价报告转变,大幅提升评价公正性、公平性。同时,为了提高部门评价报告质量,组织高校绩效管理智库专家开展重点评价报告质量考评,对部门自评项目进行抽查复评等,并将复评结果纳入效能考核,有力提升绩效评价报告质量。


(三)再造绩效分类管理精准化流程。按照“放管服”的要求,推进绩效分类管理,围绕关键指标、核心要素,不同的资金类型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制定不同的文书范本,提升绩效管理效率和精准度。做深做实重大政策和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科学评估项目进度、执行效果、项目完成可能性等情况,全面反映资金使用效益;简化优化部门业务费绩效管理,对照年初批复的绩效目标评价任务完成情况,重点评价资金保障对象和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突出管理重点,降低管理成本。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