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 财务理论前沿2018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

作者: 姚艺,张伟华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
来源:《财务研究》2018年第4期 2019/11/19

新时代的财务理论研究:变化与创新 ——财务理论前沿2018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

作者:姚艺、张伟华 |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改革开放40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立足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有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研究,有许多新理念需要我们学习,有许多新思想需要进行交流。在此背景下,由中国财政杂志社主办、《财务研究》编辑部承办、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协办的“财务理论前沿2018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6月9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分为主题报告和论文研讨两部分。与会代表就新时代财务理论研究的变化和创新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

▲ 主会场


大会发言与主题报告

◆ 中国会计学会常务副会长杨敏高屋建瓴地为财务理论建设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我国实际出发,以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来推进财务理论研究。二是要强化国家战略思维,从为经济社会服务的高度来研究问题,把研究思路和重点统一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部署上来。三是要秉持创新理念,将财务与业务不断融合,进而推动企事业单位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四是要深耕中国沃土,拓展国际视野,做中国财务学术的创造者、世界财务学术的贡献者。

◆ 中国会计学会秘书长王鹏围绕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以及新时代新任务的主题,提出会计与财务应围绕“四个大”来进行研究。一是大会计,大会计不仅是实践的需要,也是理论的需要。财政部正在抓紧研究修订《会计法》,《会计法》的修订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呼吁参会代表多加关注。二是大市场,要围绕着大市场的背景来进行会计和财务的研究。三是大国际,如何结合“一带一路”的建设作出会计和财务理论研究贡献,需要我们思考。四是大监管,要在国家治理体系的新要求下,探索会计监督的发展与创新。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要围绕上述“四个大”来研究,最终构建起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和财务理论体系。

◆ 会议共邀请9位专家教授围绕新时代的财务理论研究变化和创新做了主题报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化成将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概括为“点—线—面—网”四个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财务管理的特点。他认为,传统的财务理论研究主要在点、线、面的组织结构下开展,如单一企业的财务管理、供应链(价值链)财务管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等。目前,一些大型企业集团把点线面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巨型的网络平台,这个网络平台内的企业互相支撑,以数据控制为中心,通过数据的共享、客户的导流来实现一种新的业务上的往来和控制关系。围绕着新的网状组织结构的出现,未来的财务管理发展方向应该是:基于数据的协同效应将成为价值创造的重要路径,基于战略的管控模式将成为财务决策的重要依据,基于平台经济的混合型控制将成为企业控制的重要方式。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张新民讲解了我国历次会计准则修订中利润表结构的变化,并以长安汽车和长城汽车的对比分析为例,重点分析了2017年年报披露中利润表结构转变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影响,包括拓展的核心利润、投资收益的区分,及增加持续经营净利润和终止经营净利润项目的意义。通过对广东的澄海地区玩具企业的调研,发现部分企业存在商誉过高的情况,市场对商誉过于追捧。因此,他呼吁会计研究应当回归原点,提出会计准则的建立与企业信息披露的真正目的应当是维护会计和常识、维护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应该是维护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汤谷良探讨了区块链技术与企业财务管理挑战议题。以分布式记账、加密不能更改尤其是去中心化为主要特征的区块链,在证券市场、金融运作与企业商业模式变革等诸多领域都已经深度嵌入。主导企业价值与风险的财务管理体系,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操层面,都必须热情拥抱区块链,关注基于互联网的区块链对现行财务管理带来的诸多挑战。他认为区块链时代不仅现行的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等财务管理理论肯定要作出修正,也对财务管理的价值目标与企业估值模型提出了挑战。财务管理也必须改变特别关注投融资、并购重组而忽视商业运作、供应链等的内容框架;必须利用区块链全面整合企业业务运作、资金运动与信息流动等,必须在企业的治理与管控体系嵌入更多的“信任”“信息透明”“不可篡改”等;当然尤其是需要重新利用区块链进行企业的风险识别与部署防控。

◆ 南京大学教授李心合对财务学科的内容和构造进行了探讨。他首先结合近年来对大量企业实地调研的体会,认为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应该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和经常性业务,但这些内容恰恰在目前的以“三大决策”为基本内容的财务管理教科书中没有适当体现,因此财务管理内容需要拓展,应采用由资产管理、权益管理、利润管理、现金流量管理、财务支持网络管理五大模块组成的内外一体化的财务报表管理。其次,基于新古典模型的财务理论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使财务学科陷入“一元论”的单一发展格局之中。面对现实世界,支持新古典财务学的经济人、可持续发展、零嵌入性、社会成本为零等许多基本假设都要进行修正,并以修正的基本假设为前提建构多样化的公司财务理论,扩展财务学科结构。最后,财务与业务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研究财务问题不能远离业务,现有的财务共享中心弱化了财务对业务的决策支持、过程监控与事后评价,今后要把业财融合纳入到财务体系。

◆ 南京大学教授杨雄胜从学科基础角度出发,以医学原理比拟财务和会计理论体系对财务与企业价值进行了探讨。他提出财务系统之于企业类似于血液循环系统之于人体,而会计系统则类似神经系统。目前会计和财务发展完善的关键在于,财务如何建立自己的毛细血管系统,并与现有的动脉、静脉血管系统有机一体,而会计如何建立自己的末梢神经系统,并与现在的周围神经系统融为一体。他认为,关于企业价值的创造传统的理解是要素功能型,过于强调企业是由人财物三个要素构成的,从而使得要素分立、时空分隔、信息滞后。我们应该从细胞生命型的角度来看待企业的价值创造,在此视角下,要素是协同的,时空是一体的,三流是合一的,信息是实时的。这在传统的管理场景下无法实现,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这成为了可能。客户的价值、股东的价值、员工的价值和供应商的价值都是短期价值,社会和自然价值是长期价值,公司价值最大的意义在于实现短期价值与长期价值的协调平衡,从而形成良好的成长机制。

◆ 暨南大学教授宋献中围绕绿色金融和环境会计研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典型的绿色金融体系主要包括七大方面:完善环境权益的交易市场,发展绿色保险,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推动证券市场支持绿色投资,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推动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和支持地方发展绿色金融。这一体系为公司财务和资本市场研究学者提供了诸多可行的研究课题,包括会计核算中环境成本的核算,投融资中环境绩效和绿色创新,公司治理中产品市场和环境战略整体关系、环境审计与保险等。他还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多个角度分析绿色金融的具体运营情况,将绿色金融与环境会计的五大板块(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公司治理、审计)相融合,构建了一个环境会计研究框架。

◆ 厦门大学教授刘峰对当前财务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环境进行了探析。他首先通过查看历年来上市企业500强榜单发现,企业发展大环境发生转变,财务管理研究的对象已经发生改变;其次,通过列举Alphabet、YouTube和Airbnb等三家公司的例子来说明新经济、新商业模式对会计主体、融资理论、企业估值模型等传统财务理论的挑战;最后,他引用亚当斯密的经典言论和戈登塔洛克的《官僚体制的政治》的观点来说明现有财务体系中,关于公司融资决策的基本理论与现实中的许多实践存在差异,财务理论研究应当建立新的基础。

◆ 北京大学教授陆正飞通过“去杠杆”背景下上市公司杠杆率和偿债能力的变化来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他分析了房地产行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公用事业四个主要行业的负债率、付息能力、不良率,以及中央国企、地方国企和非国有企业的负债率变化,指出现有研究中对企业负债风险的变化可能没有考虑表外负债、明股实债和永续债的影响,也忽略了其他会计操纵(如不恰当的公允价值计量、不适当的减值不计提或少计提、不适当的资产分类等)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基于大样本数据分析的结果,应考虑上述因素对企业负债风险评估的影响。

◆ 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谢志华首先针对去杠杆和负债发表了看法,他认为去杠杆的更好表达是调杠杆。从宏观上讲,一国企业的负债高低是由居民的储蓄习惯决定的,居民存入银行的钱越多,企业以负债的形式取得的资金也多,从这个意义出发,杠杆是去不掉的。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相机调整杠杆,有升有降。负债本身是一种低成本的筹资方式,它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企业用负债所购买的资产不能变现,也就是问题在资产上,企业更应当强化资产管理。接着,他对业财融合的本质进行了探讨。他指出目前讨论的业财融合问题主要是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工作没有实现协同。从信息披露的角度看,会计报表所披露的信息本身就是以业务为基础的,并不存在不融合的问题,但这个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现在的融合仅仅只是在业务的单据转换为会计的科目上实现了融合,但业务单据背后的作业行为并没有更详细和具体的信息予以揭示,业财融合的本质是要在会计的结果信息中延伸到业务成因的最终信息。他认为,管理会计中的作业成本分析和作业价值分析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管理会计信息必须要向最终的作业信息延伸,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每一个作业是否创造价值,作业创造价值就是业财融合的体现。


平行论坛

平行论坛分为两个分会场,各分会场交流与讨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一)第一分会场

◆ 余怒涛等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内部治理机制)与审计监督(外部治理机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党组织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参与公司治理与审计监督之间存在互补效应,且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市场化程度过低会使得党组织通过监事会参与公司治理与审计监督之间的互补效应消失,但是不论市场化程度高低,党组织通过董事会参与公司治理均能有效提升审计监督质量。因此,针对处于低市场化进程中的企业,党组织应主要通过进入董事会来发挥治理作用,进而提升审计监督质量。点评人杨世忠指出,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是我国公司治理的特色,作者的实证分析证明了党组织对于加强公司监管具有积极作用,今后可以加强党关于组织在提升公司效率与效益方面作用的研究。

◆ 自从以区块链技术开发出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以来,这些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是否具有价值,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均较为关心的问题。许金叶和许玉琴应用《资本论》分析了数字货币拜物教之谜的根源,指出以“共信力”取代“公信力”是数字货币设计者的成功设计,但是重视区块链技术稀缺性忽视扩展性的货币设计,这是区块链货币设计者的重要缺点。他们认为,数字货币的内在价值是商品的人类劳动,价值符号是数字(比特流)成为货币的前提。现在的比特币等数字货币解决了数字货币成为货币的技术性质,却没有解决数字货币的金融性质(稀缺性与扩展性)的问题。点评人罗福凯认为,作者从财务视角关注区块链技术和比特币流通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学术洞察力和创新意识,但在表述的严谨性等方面仍有值得改进之处。另外,区块链技术充当货币材料之后,使币材原有的质地均匀优良、不易磨损、便于携带的特征不复存在,这是否会对个人和企业的货币资本持有量最优水平产生影响,是否改变异质资本均衡配置原理,这是财务学应回答的新问题。

◆ 分析师是否能够有效抑制企业避税行为,学界存在较大争议。汤泰劼等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通过运用分析师所在券商与上市公司之间的距离作为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后,发现分析师能够通过积极的外部监督,缓解公众投资者与上市公司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避税的实施成本,从而抑制避税的激进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踪与地方税收征管力度呈现显著的互补效应。点评人刘慧龙认为,该文利用中国数据对一个有趣的争议性话题进行了再检验,尤其是考察了分析师跟踪与企业税收规避间的关系在地方税收征管力度不同时的差异,对相关研究领域是一个有意义的创新;考虑到分析师跟踪影响企业税收规避的机制较复杂,且相关的争议性观点目前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证据,后续研究可以考虑更细致地识别分析师跟踪作用于企业税收规避的具体机制,以及争议性观点各自成立的条件,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分析师跟踪如何影响企业的税收规避。

◆ 股价同涨同跌现象在全球资本市场中普遍存在,在新兴国家资本市场中尤其明显,而企业战略会影响企业特质信息,从而影响股价同步性。刘欢基于中国情境,参考管理学领域对企业战略的度量方法,考察了企业战略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战略定位企业的股价同步性存在显著差异,与防御型企业相比,进攻型企业具有相对较低的股价同步性;从信息透明度的角度看,当企业信息透明度低时,进攻型企业的特质信息能够更好地反映到股价波动之中。点评人耿云江认为,该文以企业战略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丰富了股价同步性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未来可以考虑对“股价同步性”这一关键概念及其形成机理进行更为深入的界定与阐述,并基于更为全面的有关“企业战略经济后果”文献的归纳与总结、对“公司特质信息”内容与分类的详细说明以及对二者关系的重新梳理,进一步厘清企业战略影响股价同步性的实现机制。

◆ 科学合理的激励路径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持续的创新竞争优势。曹玉珊和魏露露通过考察扩展型员工持股计划的创新有效性揭示了员工持股催生有效创新的作用路径,发现较之于传统型员工持股计划(侧重激励高管人员),扩展型员工持股计划(侧重激励包括高管人员、核心技术人员等在内的“核心员工”)更能够降低核心人才离职率,更好地为企业留住核心人才,而且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创新产出。研究还发现企业的经营业绩、发展规模、成长速度以及员工薪酬水平等均有助于促进企业的有效创新。点评人张宏亮认为,该文使用独特的手工数据,发现了拓展型(普惠型)的员工持股计划所具有的更大的激励效应,并支持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推行员工持股尤其是核心员工激励的政策导向。为使研究结论与建议更具实践价值:论文需要对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的政策背景进行进一步交待;在研究设计上应明确区分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研究问题可以更聚焦于持股对创新的作用及其作用环境、作用条件和作用路径;在研究方法上也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 第一分会场


(二)第二分会场

◆ 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实现增长进而创造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通常围绕着产品主题和用户主题展开。王东升和宋璐以青岛海尔和美的电器为案例企业,采用差别复制的原理,探索这两种商业模式价值创造的机理及后果,研究发现,产品主题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价值创造的路径是产品领先和效率驱动,用户主题的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价值创造的路径是差异化产品和定制化生产;在标准化的产品(如家电产品)市场中,产品主题商业模式创新优于用户主题。点评人戴璐认为,该文的选题很有意义,不过应当将商业模式的文献关注范围从非常具体的产品层面、商业层面、公司层面上升到更为抽象的商业模式概念界定,最好将2016年发表的文献综述The Business Model: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Research作为重要的参照,并关注整个管理学理论中商业模式的研究进展,找到与文章研究问题有关的理论主线,从而指引整个论文的研究。另外,现有的文献提出之后,应该先开展案例分析,通过探索式的案例研究归纳得出理论框架,而且应该在研究方法上更多地遵循案例研究方法的要求予以开展调查、数据分析和得出研究结论。

◆ 股权结构是形成公司治理的基础之一,吴世飞等用公司IPO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表征初始股权结构对后续股权结构解释力的变量,衡量股权结构路径依赖性的强弱程度,分析和检验了我国公司股权结构路径依赖性的存在性与产生机制,并探讨了其治理途径。结果发现,我国公司股权结构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性,且在国有公司中更强;大股东之间的竞争和债权治理的作用能够明显减轻股权结构的路径依赖性,但法治水平的提高在其中的作用并不明显。点评人张伟华认为,该文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研究移植到股权结构演变的研究中,且区分了效率机制和寻租机制的影响,选题有一定创新。但由于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变化受到很多政策限制,因此建议对股权结构演变的分析应该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从调整成本的角度分析不同类型企业股权结构路径依赖的异质性。同时,建议根据IPO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历次股权结构变动信息,分析路径依赖的存在性和影响因素。

◆ 三类股东(契约型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是新三板的重要投资者,但由于其固有特点与既有IPO审核政策存在矛盾之处,含有三类股东企业的上市进程受到影响。罗党论和谭衍俊研究了三类股东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关系,以此分析三类股东有没有存在的价值。结果发现三类股东有显著的选股能力,含三类股东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显著更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越好,越可能含有多个三类股东;三类股东影响IPO的问题给企业经营绩效带来了负面影响。据此,三类股东在新三板市场具有存在的价值,三类股东问题需要得到妥善的解决,才能促进优质企业发展,提高投资者积极性。点评人向锐认为,三类股东与被投资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是新三板中重要的研究课题,该文的研究结论有较好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可以考虑在以下方面进一步补充完善:企业价值除了经营绩效外,是否还可以有其他指标;企业经营业绩更多是受管理层还是三类股东影响,如果是受三类股东影响,影响的路径是什么;研究样本的选择应按照不同年度分别进行确定;选股能力和事后效应检验可考虑三类股东的不同类型分别进行检验。

◆ 近年来,股权质押业务在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为了避免股价下跌的不利影响,可能会采取一些手段维持股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上市公司透明度。基于此,幸伟和李常青以深交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核结果度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考察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更低;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财务重述、信息披露违规以及盈余管理程度更为严重;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恶化上市公司信息环境,进而影响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率越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越低。点评人管考磊认为,股权质押是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该文研究内容全面,层次清晰,具有较好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可以考虑在以下方面进行完善:建议论文样本剔除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论文在以股权质押比率为解释变量时,建议剔除不存在股权质押的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计算建议使用财务费用/有息债务来度量;建议论文进一步考虑控股股东对于公司的控制力对股权质押和信息披露质量之间关系的影响。

◆ 曾雪云等基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以每半年为间隔期间,采用Z值衡量银行风险,检验了银行表外业务发展所带来的收入多样性对银行业绩与风险的双重影响。研究发现,收入多样性在银行总体层面与非国有银行层面具有业绩提升作用,但显著降低了国有银行的收益率;收入多样性也在银行总体层面与非国有银行层面显现出风险增强作用,并且这一影响主要来自于资本金充足率的降低;收入多样化显著降低了非国有银行的风险调整收益。由此得到启示:适度发展银行表外业务和收入多样性;发展表外业务需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国有银行与非国有银行应在差异化战略下发展表外业务。点评人郭飞认为,在我国金融市场和工具的不断完善以及银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银行表外业务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关于非利息业务对银行业绩和风险的影响目前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因此该文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建议考虑表外收入和非利息收入的不同、模型回归的年度效应,以及考虑Z值替代度量的稳健性,并对国有银行业绩和风险关系的不一致性进行深入分析和补充解释,以进一步提高论文的创新性。

▲ 第二分会场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