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6 作者: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石英华
[大]
[中]
[小]
摘要:
构建财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石英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作出战略部署,具体包括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五个方面。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路径,也是制定实施各项改革和政策的内在要求。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财政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这在财政紧平衡背景下尤为重要。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之下,实施扩大内需战...
构建财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石英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作出战略部署,具体包括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五个方面。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路径,也是制定实施各项改革和政策的内在要求。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财政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这在财政紧平衡背景下尤为重要。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之下,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需要财政积极发挥保障、引导和调节作用。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财政实力不断壮大是落实各项政策,支持制度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底气。构建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能够为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当前来看,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力:一是培植财源,增强财政收入汲取能力。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增长3%,达到121万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0.6%,超过20万亿元。实现财政收入的恢复性增长,首先要千方百计对冲内外部因素冲击,构建经济、社会领域的确定性,促进经济恢复和增长,涵养税源,培植财源。二是统筹各项资源,增强预算统筹能力。三是创新财政投融资机制,强化风险防控,增强政府融资能力,积极运用市场化融资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放大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和引致效应。
据市场监管总局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1月,我国有1.7亿户市场主体。当前,我国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牢固,短期内促进经济复苏,长期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效率和动力的变革,关键在于修复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激发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财政运用各项政策工具,促进高质量发展,重在形成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体制机制,避免挤出效应,避免对市场行为产生过多扭曲,也要避免对稳定预期的扰动。
构建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体制机制,具体而言,可在以下四方面着力:一是保持财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避免出现政策断档、政策急转弯。完善具有增强功能的自动稳定效应的规则触发机制。根据宏观经济指标建立一套财政自动稳定器规则体系,制定合理的政策触发与退出规则,并在政策实践过程中持续迭代优化,引导预期稳定。二是优化财政政策工具,在财政补助、税费优惠、政府采购等方面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适时开展政策评估,比较不同政策工具的效果,进一步优化工业技改投资、奖补、贴息等产业支持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发挥好政策合力。三是在优化政府投资结构的同时,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基金和国有资本基金的作用,指引市场资源的主动流入,促进能源技术、芯片和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进步,推动重点领域产业链加速形成和持续强韧,为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引擎。四是支持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发展更加平衡、更加协调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既涉及全国层面,也涉及省域层面。从省级层面看,需要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构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考虑省域内各市县发展的非均质性,按照事权属性及激励相容原则,结合各地自身的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等特点,优化财政事权配置,适度强化省级财政事权。建立健全管长远、固根本、见长效的县级财力保障机制,促进县域振兴发展。完善与区域功能定位、发展格局相适应的转移支付制度体系,增强欠发达地区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能力。二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结合省域内各地人口流动趋势优化公共服务的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随人走、可携带的机制,逐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人力资本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真正源泉,通过支持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全民受教育程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卫生健康体系,支持就业和培训,为人力资本积累和提升创造条件,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畅通经济和民生的重要连接点,进而促进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增长,促进供给结构改善,改善供需结构性脱节,畅通宏观微观层面的经济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可在以下两方面着力:一是着力支持科技创新以及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部署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持续加大基础研究、重点研发计划、人才培养引进的投入力度。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职业教育、在职培训、高级技术工人培训等多种形式帮助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提升职业技能,提升就业机会,改善居民就业质量和收入能力,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带动城市居民消费规模扩大。
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巩固外资存量,扩大外资增量,有利于拓展和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吸引全球更多优质要素资源流入,对于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财政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一是支持深入推动外资招商引资政策与区域发展战略相融合,积极打造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生态和国际经贸服务网络,全面塑造产业链与供应链韧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二是支持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示范区等高质量开放平台先行先试作用,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推动地方政府与国际标准衔接,支撑构建高标准开放制度体系。三是支持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支持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财政管理是联结财政政策目标、政府的可动用资源,以及政府最终要提供的公共服务之间的纽带和关键环节。高质量发展要求有高质量的财政管理。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赋能预算管理改革,通过强管理赋能,强管理提效,强管理提质。一是通过加快数字财政建设拓展财政管理的深度和维度。总结借鉴广东等地数字财政系统全面上线的实施经验,构建贯通中央、省、市、县、乡镇五级的数字财政系统,实现预算单位在“同一标准、同一系统、同一平台”下开展预算业务,通过“智慧大脑”丰富财政管理的深度和维度,也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提供有力支撑。二是依托数字财政的管理优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财政资源配置能力。树立零基预算的理念,打破财政支出固化的格局,压减非刚性、非急需、低效无效支出,通过优化配置腾挪空间。三是持续深化数字财政建设应用,丰富宏观经济、财政收支、预算、项目等方面数据的时空维度,强化各级财政政策、资金、制度间的系统集成,形成财政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合力、资金合力和制度合力。
责任编辑 张小莉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