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资金全过程管理和机制创新 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
泸沽湖风光。王卫东 摄
近年来,生态环境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经济思想,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全面加强党对资金管理的领导,不断完善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体系,积极推进重大工程项目谋划与储备,强化预算绩效全过程管理,创新政策和工作机制,切实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和保障作用,支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7.9%,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86.5%,超过序时进度0.9个百分点;全国PM2.5平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首次降到30微克/立方米以内,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以政治建设为引领,全面加强党对资金管理的领导
生态环境部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资金管理全过程。预算安排、资金分配、审计监督等作为部党组讨论和决定的重大事项,纳入部党组工作规则。成立部预算工作领导小组,部长担任组长,每年召开多次会议,听取资金安排建议、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情况,研究部署资金管理制度改革重点任务,为资金统筹、科学安排、规范管理、安全使用、高效产出等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完善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强化各单位和主要负责同志在预算、财务、政府采购、内部审计等方面的主体责任和领导责任。推行绩效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纳入各单位党建和人事考核范围。
以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核心,全面加强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谋划和储备
完善项目储备制度体系。认真落实《中央生态环保转移支付资金项目储备制度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要求,出台《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管理规程》《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等10余项实施细则,建成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库,截至目前,共储备项目6690个。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十四五”以来,已下达资金1654亿元,资金规模呈逐年递增态势,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探索开展预储备项目清单编制工作。针对近年来出现项目储备量大、资金获取预期性低、资金投向与重点任务精准匹配性不高、预算执行慢等问题,选择攻坚任务重、工作基础好的山东、福建等7个省份开展试点,紧紧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流域/区域、重点行业和突出问题,从任务精准性、资金预期性、预算执行率、资源整合等方面强化顶层设计,改变自下而上的项目储备方式,探索建立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项目预储备制度。
强化项目资金监管。按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生态环境部纪检监察组建议,在财政部和审计署等部门的指导下,制定《中央财政生态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监督检查工作规程》《关于加强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监督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指导意见》,规范项目监督检查和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对地方的典型做法通报表扬,对问题较多省份通报批评和提醒,通过正反两面典型,压实地方责任。
以推动财政资金提质增效为目标,全面落实部门预算管理改革要求
优化支出结构。在部门预算连年压减的情况下,集中力量,优先保障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生态环境执法、国家监测网络建设与运行、核安全监管等重点任务,支出占比从2019年的53.6%提高到2022年的80.9%。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调剂保障生物多样性保护缔约方大会和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等工作。
严格支出管理。将过紧日子要求落实到预算编制、执行等各个环节,严控办公费、会议费等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预算,从严要求对外委托工作的比例和程序。硬化预算约束,加强支出标准控制,共研究制定43个项目支出标准,覆盖生态环境部40%以上二级项目,涉及95%的项目资金。
加强资源统筹。统筹安排结转资金和当年预算,对结转资金较大项目减少安排预算。统筹利用非财政拨款资金,非财政资金量较大单位不安排预算。统筹使用房屋等重要资产,组织制定盘活国有资产实施方案,探索建立公物仓,积极利用存量资产。
深化绩效管理。将预算管理改革要求固化到制度中,完善项目事前事中和事后绩效管理闭环系统,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评价全过程。
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和资金不足为突破,强化政策引导和模式创新
积极推进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配合财政部建立长江、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为流域联防联治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江干线连续3年实现全线II类水质、黄河干线2022年首次全线达到II类水质。支持指导广西与广东签订九州江流域第三期、北京与河北签订潮白河流域第二期、重庆与湖南签订酉水河流域第二期等6项跨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带动地方资金投入。
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为更好引导金融资金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精准支持,印发《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建成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与国家开发银行等10家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创新实施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截至2022年底,向金融机构推送20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7891亿元,融资需求5371亿元,现已获授信1417亿元,发放贷款407亿元。极大拓展了生态环境治理的投融资渠道,初步探索出一条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新路。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财政资金管理的政治责任,坚持系统观念和精准发力,坚守红线底线,坚定不移走改革创新之路,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 刘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