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优化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议
高志强 李岩
随着公立医院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推进,预算编制和过程管理的难度也相应增加。DRGs付费后,医保费用的预付制及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奖惩机制,使得预算管理指标与收入指标并不匹配,造成传统预算中的增量难以准确预测医院最终的收益,需要对传统预算管理体系进行全面优化。相比于其他行业,我国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起步较晚,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与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结合的相关研究与讨论并不充分。考虑到全面预算管理在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中的重要定位,以数据视角优化传统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对于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作用并以此为起点推动医院数字化运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立医院传统全面预算管理的数据困境
(一)预算编制的数据困境
预算编制是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起点,通常包括收入预算编制和支出预算编制,其数据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传统的预算编制主要依赖于历史的静态数据,根据预测增长率预计下一年度的收入与支出数。随着医保支付方式的变化,按照病种分值付费对于历史数据的颗粒度要求更加精细,需要更多动态的实时数据调整预算,尤...
优化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议
高志强 李岩
随着公立医院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推进,预算编制和过程管理的难度也相应增加。DRGs付费后,医保费用的预付制及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奖惩机制,使得预算管理指标与收入指标并不匹配,造成传统预算中的增量难以准确预测医院最终的收益,需要对传统预算管理体系进行全面优化。相比于其他行业,我国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起步较晚,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与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结合的相关研究与讨论并不充分。考虑到全面预算管理在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中的重要定位,以数据视角优化传统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对于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作用并以此为起点推动医院数字化运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立医院传统全面预算管理的数据困境
(一)预算编制的数据困境
预算编制是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起点,通常包括收入预算编制和支出预算编制,其数据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传统的预算编制主要依赖于历史的静态数据,根据预测增长率预计下一年度的收入与支出数。随着医保支付方式的变化,按照病种分值付费对于历史数据的颗粒度要求更加精细,需要更多动态的实时数据调整预算,尤其对以病种(组)为基础单位进行预算编制的数据质量要求更高。如果只是简单按照项目叠加、增量预算的方法编制,无法准确预测出医院在既定预算约束下能最终获得的实际收益。此外,传统的预算编制在指导医院控制药品收入、卫生材料收入等非医疗服务性收入的比重方面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二,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仅局限在财务部门。财务指标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指标,即使过程中涉及业务数据,最终也会反映为财务指标,汇总归集到预算科目中。如果医院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由财务部门主导,以上报预算科目为编制目的,就会导致预算相关数据的形成、控制和监督均集中在财务部门,预算数据仅在财务部门和各部门领导层面流转,在数据的初步获取过程中便未实现业财融合。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业务部门参与度低、预算编制决策依据不足,在后续的预算执行过程中也会反映前期编制不符合实际业务需求的情况。
第三,部分医院存在预算编制与医院战略目标分离的情形,业财融合的理念仅停留在表面。如何利用医改支付方式的变化将医院的战略目标进行科学的数据量化,如何利用医院的历史数据在预算编制时找到提升收入、降低成本与提升服务能级之间的最优平衡,并将战略目标分解为数字化、阶段化、可落地的具体数据指标,成为预算编制阶段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预算控制的数据困境
公立医院传统预算管理大多体现出“重编制,轻控制”的情况,预算控制大多覆盖至科室层面,而对医疗组成本、病种成本、项目成本等预算管控明显不足。加之由于内部控制流程再造的不足与可共享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缺乏,造成每个预算项目的具体业务流程和相应的控制数据要素标准不明确、不规范,最终对预算管理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均缺乏有效的控制过程。
(三)预算分析的数据困境
公立医院传统的预算管理在信息系统支持方面较为薄弱,加之数据来源的单一性和滞后性,缺乏控制前置过程,导致预算分析大多是对事后结果的数据进行差异分析,难以做到实时预警的数据分析和提示。即使具备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也可能由于缺乏与医院其他业务系统的对接,难以进行数据传递、数据交互,使得数据缺乏完整性,降低了数据质量,难以及时掌握预算执行过程的动态实时数据,造成基于数据的预算分析形同虚设。
(四)预算绩效考核的数据困境
以预算绩效考核的结果为依据可以实现对业务活动的激励或约束,反过来,预算绩效评价的结果还可以作为修正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重要反馈。有的公立医院虽然已经建立了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但由于预算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系统三者相互分离,造成预算绩效考核数据不完整、不准确,考核执行的刚性和执行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最终在预算绩效评价的效果上表现不佳。
二、数据思维对优化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价值分析
(一)细化全面预算管理的数据颗粒度,提升数据质量
数据质量越高,数据资产的价值就越能得到有效发挥。数据质量需要达到准确性、合理性、一致性、唯一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等标准。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向上连接战略目标,向下连接绩效评价,横向还涉及到与各个部门、各个信息系统的沟通和对接,涉及的数据量巨大,如果不能处理好数据的颗粒度问题,就会导致数据混乱,最终影响数据质量,进而影响全面预算管理的整个过程。
运用数据思维对全面预算管理的主数据进行统一定义、规范分类、明确数据属性、统一数据管理,有利于细化全面预算管理的数据颗粒度,提升数据质量。例如,对医疗组成本、病种成本、项目成本等全成本核算数据的预算和管控,其数据颗粒度越细化,就越有利于加强对坏账费用的预测和多因素预测模型的建立,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医保资金的使用,从而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二)推动预算和其他信息系统的数据贯通,实现数据共享
数据共享可以有效防范人为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问题。医院若缺乏整体规划的信息系统就会形成各种“孤岛”,具体表现在公立医院各类不同的管理系统有着不同的数据标准、技术架构等。数据孤岛会使医院内部数据共享和信息交互更为困难,造成恶性循环。
运用数据共享的思维方式,在建设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过程中要考虑如何与会计核算、成本管理、绩效管理等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例如,前期先通过内部控制建设的流程再造方式,进行流程梳理与数据治理,实现不同类型数据的高效采集乃至自动采集。预算编制环节,可根据关键业务事项的思想,基于预算项目构建预算事项库,并与会计核算系统相关联,实现预算事项信息与会计核算信息的自动同步;预算执行环节,可进一步实现预算事项信息与成本费用信息之间的关联,在成本核算系统完成成本记录的同时,自动同步到预算管理系统,变动相应预算信息。
(三)推动业财融合,保证预算管理数据的完整性和实时性
数据共享的思维方式可以将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全成本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借用这一思维方式与思路,还可以将上述系统所构成的运营管理系统,以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为核心实现与业务系统(HIS)之间的数据联接和交换。例如,通过平台联接的方式,实现各类业务数据与会计数据的衔接。具体而言,业务数据包括门诊、住院收入等临床数据,固定资产、药品、物资材料等实物资产的出入库及过程管理数据,以及门诊人次、住院床日等各项业务指标,这类数据可以基于统一的数据采集规范和数据标准,在业务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之间建立事项库,实现核算和生成记账凭证的自动化。这种系统的数据联接与交换,间接推动了业财流程融合与业财数据融合,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编制、分析与绩效评价数据来源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实时动态性,也解决了过去数据来源的单一性和不完整、不及时等突出问题。
三、基于数据视角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优化建议
(一)形成预算管理的数据共享意识
全面预算管理是公立医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起点。运用数据共享的理念建立全面预算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可以打通会计核算、成本管理、物流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运营管理、绩效管理等多个横向系统与HIS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快速交换。该共享数据中心平台的建立,实现了公立医院多层级、多维度预算管控,通过设置多维度的数据查询、统计和评价指标实现数据分析,并通过异常指标预警提示,反馈科室从源头追溯。同时,共享数据中心平台还可以提供便捷的数据服务,财务和相关业务人员可以随时查询以前年度、月份等时间的预算执行情况、预算评价结果等,为业务活动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撑。
(二)注重全面预算管理数据治理
公立医院应加强数据治理,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数据质量。根据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和各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对采集到的数据筛选和加工后,再录入全面预算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在此基础上,通过识别业务和财务主数据,推动数据间的互联互通,使数据从原本在各自系统中的“体内循环”变为在不同运营管理系统之间的“体外循环”。根据互联互通的数据,业务和财务人员可以进一步按照预算管理不同环节的需求和职责权限,选择不同类型的数据查询和分析服务,最终使全面预算管理成为决策依据,为未来的分析、预警、绩效评价提供更高质量的参考。
(作者单位:首都儿科研究所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责任编辑 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