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图片新闻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封面故事 | 承德: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 推进山水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作者: 河北省承德市财政局党组书记、 局长 林国华
来源:原载《中国财政》2024年第5期 2024/04/02

承德: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

推进山水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作为国家首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地区,河北省承德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有关决策部署,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各项工程顺利完工并持续发挥重要作用,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市78个试点项目共到位资金23.68亿元,其中,国家奖补资金9.5亿元,地方配套资金14.18亿元;完成支出23.68亿元。共修复矿山11个,矿山修复面积2017.5亩,尾矿库治理19个,湿地修复面积6579亩,土地整治面积5.64万亩,小流域治理面积258平方公里,河道治理长度298.67公里,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452.16吨,日新增垃圾处理能力9吨,新增绿化面积24.97万亩。

多措并举推进试点工作


(一)坚持多规合一,强化顶层设计。针对以往生态保护修复部门分割严重,项目谋划与建设单打一、碎片化等问题,承德市从工作开展之初就注重多规合一,优化顶层设计。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按照“一条主线、两个功能、三大片区、四项任务、五大突破”工作思路,高起点、高水平编制了《承德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施规划(2016—2025年)》,并将全市矿山修复规划、水源涵养规划、林地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与其有机整合,同步制定项目实施技术体系、示范区规划方案、绩效评价体系等11个专项制度、方案,着力实现多规合一、协同发展、全面保护,为全市试点工作开展提供了顶层引领和专业指导。

(二)坚持统筹推进,强化示范引领。在工作开展中,坚持科学谋划、统筹协调,探索“6+3”推进模式,即山、水、林、田、湖、草6大要素统筹考虑,不搞单打独斗;管理、技术、产业3大支撑协同并举,打好组合拳,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世界一流的技术推动项目实施,注重与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生态反哺百姓、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环。同时,打破项目建设“平均用力”,资金安排“撒胡椒面”的传统做法,坚持以重点带全局,以亮点作示范,重点打造了环北京潮河流域、坝上及滦河流域湿地草地、重要交通沿线损毁矿山治理3个重点片区。在此基础上,按照“成片区谋划、点线面结合、全要素融合”的系统观念,谋划了围场县、丰宁县、滦平县3个示范区,集中资金、人员、政策向示范区倾斜,并通过多个示范点相互串联,以点带面扩大示范效应。

(三)坚持积极作为,强化资金统筹。面对资金筹措压力,承德市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四措并举破解配套难题。一是预算投入列一块。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市、县(市)区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千方百计挤出资金5.9亿元用于试点项目建设。二是产业基金拿一块。充分发挥承德市成立的“农业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作用,向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领域倾斜,解决资金2.07亿元。三是整合资金增一块。整合清洁小流域、京冀水源林、农村环境整治等有关生态保护修复资金1.65亿元,支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建设。四是社会资本补一块。丰宁县潮河上游“一主四副”河道综合治理等项目撬动社会资本近4.56亿元,保障了项目建设需要。

(四)坚持夯实基础,强化规范管理。注重高标定位、科学管理,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先后制定有关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绩效考评、台账建立、资金筹措等办法,初步建立了“1+5”试点工作管理体系。特别是探索了项目台账管理机制,对台账设立的形式内容、数据类型、指标范围等进行统一规范,要求每个试点项目在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不同阶段都要准确记录18项基础信息、10组对比照片、16项跟踪指标及全套文件资料,实时跟踪项目进展及成效,全面建立图文并用、内容翔实、数据准确、对比鲜明的项目台账30本,确保全市试点开展前后有记录、有对比、有成效。

(五)坚持多措并举,强化机制创新。在做好试点项目、管好试点资金的基础上,坚持跳出试点看全局,探索建立生态保护修复多元机制。

一是建立京津冀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水生态保护修复。通过积极争取,先后与京津建立京冀水源林、京冀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密云水库上游稻改旱、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等多个补偿机制,累计争取到位各类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有效改善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质量。

二是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清晰界定各类自然资源边界,明确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2016年4月,承德市与中科院地理所合作编制完成《承德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2010—2013)》及工作报告、技术报告,通过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和价值的变化,掌握经济主体对自然资源资产的占有、使用、消耗恢复和增值活动情况,将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化,从而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综合决策、政府绩效评价考核等提供重要依据。同年,在北京举行了专题新闻发布会,成为全国首家向社会亮出自然资源资产“家底”的地级城市,打造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承德模式”。

三是严格落实河长制,提升河湖管护水平。制定《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对域内1132条河流设立各级河长4838名。同时,制定工作督查、河湖管理奖惩等工作制度,对河长履职情况进行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督查,为改善水环境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是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坚持因地制宜,鼓励民众参与试点项目建设,作为政府投入的补充,扩大生态保护修复效益。如密云水库上游滦平县南大庙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因项目区周边征占地较多,财政投入难度较大。该县鼓励当地致富带头人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总体规划要求,在项目区周边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开展坡改梯、园路建设、河岸治理等工程,发展休闲农业及生态旅游,既改善了周边环境,实现了“荒山”变“美景”,又结合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助力脱贫攻坚,与试点项目形成互补,实现双赢。

试点成效显著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承德市工作做法先后得到国家、省领导充分肯定,10余个地市前来学习考察,试点工作连续两年绩效考评位居全省第一,真正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多赢。

(一)生态效益明显,环境质量日益改善。承德市在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上,最大限度利用当地自然环境和资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并与自然融为一体,促进了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如兴隆县泃河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项目,通过塑造生态湿地5.2万平方米,对河道沿线进行岸坡整理,有效减少河道区域泥沙入河量1100吨。同时引进承德地区生长状态较好的植物物种10种,增加了当地生态物种。通过河道清淤清理淤泥约23.6万立方米,有效改善了水体清澈度,杜绝了黑臭水体的发生,水质明显改善。通过泃河生态环境治理,减少了河道内面源污染,治理后河水清澈,两侧岸坡绿意盎然,蛙鸣蝉叫,为保护好密云水库水质发挥重要作用。

(二)经济效益明显,增收渠道有效拓宽。承德市在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中注重导入生态产业,实施“绿水+”战略,通过生态产业带动,促进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如发展旅游业、休闲农业、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等,打造出核心亮点,着力推进绿色发展、绿色富民,反哺百姓、改善民生,实现生态保护修复良性循环。如围场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项目,可以节约灌溉用水,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人工投入和病虫害发生,实现生态种植,同时防旱、抗旱作用显著。项目完成后,项目区内总增产5万吨,总节水900万吨,总节药15吨,总节肥6000吨,总节工7.5万个,总节本2550万元,总增效5500万元,总节本增效8050万元。

(三)社会效益初步显现,宜居宜游品牌初步树立。通过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社会效益凸显,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好的安居环境和居住品位,社会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如兴隆县污水处理项目,通过实施农村污水工程,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提升,项目建成后,出水水质达到《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DB13/2171-2015)一级A标准,提高县内水环境质量,极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污水处理保障能力从落后水平赶超到全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彻底解决影响农村环境质量最大的粪便、污水问题,为周边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